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为牛奶注入“黑科技”,光明乳业获国家科学技

来源:畜牧兽医科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7-21 07:43

【作者】:网站采编

【关键词】:

【摘要】疫情之下,消费者对鲜奶活性营养的关注指数持续飙升,催生鲜奶市场成为新风口。为此,光明乳业确立“新鲜战略”,自2017年5月起实施优质乳工程,并建立了覆盖全产业链的“5C”竞

疫情之下,消费者对鲜奶活性营养的关注指数持续飙升,催生鲜奶市场成为新风口。为此,光明乳业确立“新鲜战略”,自2017年5月起实施优质乳工程,并建立了覆盖全产业链的“5C”竞争力,包括科技研发、优质奶源、世界级制造、五星冷链及卓越质量体系。

据了解,这是光明乳业第五次在该大会上拿下重要奖项。其背后是光明乳业围绕“新鲜战略”,以科技研发、优质奶源、世界级制造、五星冷链、卓越质量体系打造竞争力,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。

文/郭铁 图片 企业供图

2009年,光明乳业以“功能性益生乳酸菌高效筛选及应用关键技术”,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;2013年,以“干酪制造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”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;2016年,以“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”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;2018年,以“耐胁迫植物乳杆菌定向选育及发酵关键技术”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,涵盖全产业链;2021年,以“奶及奶制品安全控制与质量提升关键技术”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。

在参与“奶及奶制品安全控制与质量提升关键技术”项目期间,光明优倍鲜奶包装再度升级,新增α-乳白蛋白、β-乳球蛋白两项活性营养物质,让消费者明明白白了解产品中的5种活性营养含量。光明乳业称,这一举措获得行业众多乳企认可,目前已在全国25个省61家企业推广应用,占到国内乳品行业95%以上。

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柳宝庆

通过优质乳工程的实施,光明乳业还制定了高于优质乳特优级标准的“优+倍”内控标准。该标准各项指标均优于欧盟等国际标准,旨在全面提升光明乳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
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喝鲜奶

11月3日,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,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牵头完成、光明乳业参与的“奶及奶制品安全控制与质量提升关键技术”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。

从光明乳业的获奖情况可以发现,其相关技术涵盖乳制品研发的多个领域,每一滴鲜牛奶背后都蕴藏着“黑科技”。

打造“5C”核心竞争力

值得一提的是,由光明乳业率先实施的“75℃、15秒”巴氏杀菌工艺,已被一些巴氏奶企业广泛采用。得益于此,光明乳业在全国鲜奶市场份额稳居第一,旗下优倍鲜奶也成为国内新鲜产品中销售份额最大的单品,实现“技术引领-标准引领-品质引领”发展。今年前三季度,光明乳业营业总收入220.57亿元,同比增长17.68%;净利润4.45亿元,同比增长3.06%,并通过投资并购加速全国化布局。

据光明乳业介绍,此次获奖的“奶及奶制品安全控制与质量提升关键技术”,主要针对我国奶及奶制品的质量提升技术开展研究,目标是将奶业做强做优,生产出高质量产品,让消费者喝上优质乳。

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”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。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,光明乳业共五次获得荣誉。

“白牛奶”背后有“黑科技”

今年5月,光明乳业还获得上海市最高质量荣誉“2020年度上海市市长质量奖(组织)”,成为该奖项2008年设立以来首家获奖的食品企业。光明乳业表示,“科研实力加品质护航,让光明乳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愈行愈稳。”今年是光明乳业历史的110周年,也是光明品牌诞生的70周年。未来,光明乳业将继续用光明力量助推中国巴氏乳高质量发展,让更多消费者享用美味、享受健康。

作为百年乳企,光明乳业陪伴一代代消费者成长,完成了从“喝上奶”到“喝好奶”的转变,不断通过技术提升引领鲜奶市场发展。通过多年努力,光明乳业已拥有几个“全国第一”——全国鲜奶市场份额第一,推动“光明优倍”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全国生产、销售的鲜奶品牌,率先在优倍鲜奶包装上标注免疫球蛋白、乳铁蛋白、乳过氧化物酶活性指标含量。

作为光明乳业产品研发和领鲜成果的科研创新基地,光明乳业研究院位列国内乳品行业综合实力排名第一。在研究院八大科研平台中,依托光明乳业建设的“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”于2018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估为“优秀类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”,也是目前我国乳品行业唯一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。光明乳业不断进行产品自主创新研发,将科技成果运用于产品输出中,首创常温酸奶品牌莫斯利安,推出国内首个甜品系列常温风味发酵乳,打造首款无添加酸奶“如实”,研制出含有专利菌株ST-III的光明益菌多小蓝瓶等。

文章来源:《畜牧兽医科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cmsykx.cn/zonghexinwen/2022/0721/1254.html

上一篇: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背后的光明力量
下一篇:从“全国第一”到“全球首创”国家科学技术进